陕北佳县白云观

手机订火车票
时间:2013-02-13 23:47:30  来源: 客运站

  白云观位于陕北佳县城南五公里的白云山上。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也称嵯峨岭。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到嵯峨岭,见其景色俊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名扬四方,被百姓尊为玉凤真人。此后白云观在他主持下开始修建,修建时因常见白云缭绕而得名。 明万历33年,清雍正二年曾重修并扩建。明万历46年神宗皇帝颁旨,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观声名大震,当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经历代修建,建成以道教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四百余处,建筑面积8。1万平米,占地二百余亩的宏大庙观。

  白云观的建筑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包括牌坊、五龙宫、四道天门、正殿、三官殿、玉皇楼、三清殿、魁星阁、藏经阁、两廊和观音楼等殿、楼、阁、洞、祠等五十余座,内有道教、佛教经变故事和山水人物彩壁画1900余幅。观内有诸神三百余位,塑像四百余尊,三教传统神与民间神交汇集于一山,看白云山之神,亦知天下之神。

  白云观庙观文化把传统文化、宗教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等熔为一炉,内容广泛,内涵深刻,形式多样,是座巨大的文化宝库。佳县白云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圣地,四百余年香火长盛不衰。每年的会期为农历三月三、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年游客约有百万,祈福、求子、求签、还愿者络绎不绝。毛泽东1947年曾两顾白云观,相传求得第四十三签 上吉日出扶桑,在乐楼与群众一起看晋剧,并题词与时并进。

  白云观在佳县白云山上,白云山因白云观而闻名,白云观则因明万历皇帝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以后就声名大震,几百年来香火长盛不衰,现在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

  毛泽东和蒋介石也光顾过白云观,相传毛泽东在白云观求得上上签,而老蒋却是下下签。

  从白云山脚到山顶白云观,走的是一道直来直去如同天梯一样的石阶;登上白云观,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佳县白云观中国著名道教宫观之一,又被称为白云庙,位于陕西省佳县境内的白云山上。传说在最初修建白云山庙观时,山顶上常常有白云缭绕,因而得名。

  陕西省佳县白云观位于县城南 5公里的黄河之滨,白云山上。这座道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明万历三十三年,由白云山著名道士李玉凤真人,榆林总兵张臣,佳县籍县丞牛登第共同组织修建。

  明万历四十六年,神宗帝朱钧给白云山道观亲颁圣旨一道,并赐制《道藏》4726卷,从此当地官民信士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不断修葺补建,形成规模宏大,鳞次栉比,古朴典雅,神秘幽静的庙群,是西北地区明代以来最大的古建筑群和道教圣地。

  白云观属全真道龙门派,明万历三十六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张真义、景真云等来白云山白云观阐教,弘清静无为之道德,修明心见性之全真,迄今已历十七代,三百九十余年。

  其间风云变幻,世事沧桑,白云山道教活动时盛时衰,最盛时道观共有道士八十余人。文革期间,白云观也遭破坏,道教活动被迫停止。改革开放后,一九八二年成立了白云山道教管理小组,道教活动得以恢复,观内现有道士数十名,有两位道长在北京白云观受戒。现在,白云观共有庙宇54座,占地200余亩,存有各代壁画1300余幅,碑碣160余通,匾额99块,供奉以真武大帝为主神的道、佛,释诸神多300位。

  几百年来,白云观一直是秦、晋、蒙、宁、甘等省区汉、蒙、回等各族人民物资、文化交流中心及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朝山拜圣、旅游观光者达数百万人次。

  每年农历正月、三月三、四月八、九月九为传统的古文化庙会,会期人潮似海,商贾云集,香火尤盛。

  近年来,随着国家宗教信仰政策的不断落实,去白云山白云观的香客、游客与日俱增,传统道教文化日益弘扬,宗教旅游十分活跃,古观名胜更放民彩。

  门票:10元

  交通:先从榆林乘长途车到佳县,然后从佳县城内乘小巴可到达景区.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yangguangxing.com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专题推荐

中秋

国庆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