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游之锦水春风草堂我归来

手机订火车票
时间:2013-01-24 03:22:14  来源: 客运站

  十一去了四川,看了古城,我一向喜欢古人的遗址,很喜欢。

  学中文的我,从小就喜欢中国的古典诗词,李白、杜甫、王维等唐代大诗人更是我崇拜的对象,很羡慕他们的妙笔生花,很钦佩他们的忧古怜今,很景仰他们的生平轶事。很早就想来这里膜拜,今天夙愿终成。

  下车后,看到马路对面就是迎风招展的彩旗,五彩缤纷的宣传彩画,朱红色的大门在晴日蓝天的陪伴下,更显活力。往回走了大约50米,穿过斑马线,飞快地往草堂飞去。就在离草堂几十米的地方,有一家店铺,名字到没看清,可是门口一个身着黑衣黑酷、黑脸美髯的高达男子让我停下了脚步,张飞牛肉,来之前听鱼的男朋友说张飞牛肉非常有名,还有专门打扮成张飞的人在店铺门口做活招牌。那口长2米多的大刀立在一旁,他在自行车旁边。行进中,抓拍了2张,没有过多停留,因为前方有更吸引我的地方。

  三步并作两步,大步快跑。来到一个稍大的广场前,正前方暗黄色的杜甫草堂四个大字让一切失去了迎客的魅力,大气磅礴,恢弘有力的字体包容了杜甫坎坷一生的不平仕途。现在已经是下午15点多,旅行团似乎没有上午那么多,赶紧冲到售票口,买票进门。一进大门,好像有个屏风,上面画的什么不记得了。屏风的左侧有一群演皮影戏的,好像是商家的好点子,一群小朋友在屏前幕后痴迷地看着、演着。皮影戏小时也是在电视上看过,原理也知道。今天却是第一次亲眼看见,震撼不说了,光是兴奋就可以装满一袋子。

  穿过大庙,就来到了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两旁树木参天,有些是高大的竹子,有些是我不认识的树木,现在大约快15点半了,偏斜的太阳透过浓荫照射下来,光影斑斑点点,忽大忽小,林中小鸟清脆的叫声更让人赏心悦目,看到这美景,停下了脚步,请游人帮我照了几张相,后来看效果不是很好,人很小,但总算对得起起午后的静谧,雅致的林荫。沿着这段不算很直的路往前走,右侧是一潭碧水,水很清,可以看到鲜红的鲤鱼欢快地游着,有游客买了很多鱼食,忽地一下子洒向水中,周围的鱼儿马上快速游过来,上下跳跃,争抢着。这个场景让我想起05年夏天,我和妈妈去长春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在大门入口处也有这样一个水池,里面尽是红的、黄的鲤鱼,一个个肥头大耳,一看就是营养过剩的样子。这里的鱼也不例外,肥肥的肚子却丝毫影响不到他们的活跃度与速度,很多人都拍下了这愉快的瞬间。

  12沿着水潭往右走,就来到了茅屋。当然,当年的茅屋早已不在,现在看到的都是后人仿照的,屋顶上覆盖着的茅草,屋子的主体也是用木头搭建。看到它,第一反应是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深秋时节,屋外冷风阵阵,杜甫一家在这简陋的居所中避寒,但仍心怀天下,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愤慨之音。穿过木栅栏,走进了亦古亦今的仿制屋子中,从左到右大约六七间的样子,每间也就五至十几个平方,依次是卧室、书房、待客厅、厨房等。每间屋子内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虽说是仿制,也都保持着原色与朴素,没有一丝后现代的影子。因为每间都用栏杆隔着,不让进,很多房间狭窄的门口处也就成了闪光灯聚集的地方,人们在这里特别有礼貌,大家都按前后顺序排着,轮到自己时才照相,不想在后来的都江堰,一张照片会找出若干人头和身影来。不到十分钟,屋内参观完了,出来后,在小院的右侧,发现一个外圈是圆形、内圈刻着类似八卦图案的井盖,应该是打水用的吧。可是怎么封了?不得而知,拍了2张特写,庆祝自己发现了一个新景观。可是周围的人似乎没有一位往这里看,大家自顾看着最有内涵的茅屋。我也在茅屋前拍了几张,哎,找的这个人技术一点都不好,屋子都没照全,就算聊胜于无吧。

  出了茅屋沿着一条路走下去,没想到竟然来到了唐代遗址。外面时极具现代元素的保温玻璃,从地上到房顶,严严实实地保护着这里。进去后一看,和我在华清池看贵妃浴一样的,正中间的地面被挖了很深,地上陈列着出土的器具、农具等。旁边都有说明。简单看过之后,出来沿着遗址前方的路继续向前走。好像来到了草堂的一个侧门,一路看到了捏糖人、刺绣(即蜀锦,据说也是中国明绣之一)、剪纸、变脸的脸谱等。很多摊位前围了好多人,一问价格,都不大便宜。继续走,来到了诗史堂。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这里展示了安史之乱前后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诗史堂也因此得名。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我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这次帮我照相的是个女孩子。这里杜甫的塑像十分消瘦,小小的脸,尖尖的下巴,不到100斤的身体,可以感觉当时生活的艰辛与酸苦。再走转过几课高大秀壮的竹子后,到了当年杜甫的茅屋前的花径,这是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这条路不是很宽,只容两三人并排通过,这时的斜阳照过来,光线散落一地,特别美。先后找了2个人帮我拍照,结果都一塌糊涂,可惜了这景色。

  扫兴后穿过一侧门,来到一路怪石与竹子迎宾的路上,转过几次后,看到了那个最让我心仪的建筑——少陵碑亭。这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立着一块石碑,上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石碑是黑色的,什么材质不知道,可这4个字让很多人们深深记住了草堂。少陵这个称号也起于杜甫自谓,《哀江头》云:少陵野老吞声哭。他后来常常以少陵野老自称。那位忧民疾苦、晚年丧子、一生漂泊的颠沛诗人让人起敬。在这个亭子的前方,有一块亭子简介的碑石,说的这个亭子是在清咸丰年间建的。从这里再往前走,来到了工部祠。 工部祠内,正中设杜甫神龛,东西两侧分别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北宋诗人黄庭坚。殿内还存有两通杜甫石刻像,正中是明人何宇度所作,刻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石刻把杜甫刻得体形丰满、气度雍容。另一通是清朝人张骏临摹南熏殿本所刻诗圣杜拾遗像。石刻之杜公像面容清癯,目光深沉。把诗人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满腔愁肠表现无遗。殿内两侧还有两通草堂石刻全景图。

  从这里出来往前走通过一个小门,后来才知道叫柴门,右侧可以看到那座茅屋,左边的路没有走过,就想着从这边走。穿过一段幽密的树林后,左前方出现一座几层高的塔,万佛楼。可惜里面不开,只在外面照了相。再往前走,就是我进门时看到演皮影戏的地方,径直出了大门。之前进来时着急看景色,门口没有照相,现在时间充裕了,找了一对情侣,后来女的帮我了照了几张,门口的人依旧很多,身后是游客和旅行团的小旗,不过没有关系,迎着太阳的笑脸,我高兴地笑啦。

  12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yangguangxing.com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专题推荐

中秋

国庆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