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特色风情:侗族百家宴

手机订火车票
时间:2013-02-27 10:28:41  来源: 客运站

  远方的贵客辛苦了

  你们从哪里来

  欢迎到侗寨

  我们没有好饭菜

  用百家宴招待

  贵客拦在寨门外

  对完山歌把路开

  甜美的歌声伴着悠扬的乐曲在春日的山谷中回荡,也荡漾在每个参加百家宴人的心中,久久难忘。

  走街串巷一声吼,百家齐做迎宾菜,这阵仗也许只能在我国侗族聚集地才能看到。举杯回想四月的柳州行,千人共饮,万人同餐的宴席,在露天的鼓楼广场上铺开,如同流动的画卷,在我心中被描摹得越发清晰。

  若要问,去哪里能够一次性感受到我国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不错的选择。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他们各自的语言、服饰、建筑、节日、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各具特色,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其中,侗族主要分布在柳州北部与湖南、贵州相邻的三角地区,他们的百家宴闻名遐迩,这次的柳州之旅,当然要到三江侗族自治县,亲自品尝一下侗族盛大的百家宴。

  侗族简介

  侗族是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现在广西龙胜的侗族还保存着这古老的习俗.古代文献中称骆越、僚、侗蛮。他们主要从事山坝农业,兼营林业和渔猎,手工业发达。出产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称)、稻花鲤、油茶、杉树,善于编织侗锦,鼓楼和风雨桥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筑艺术,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进寨遭拦路

  根据当地传说,古时候一个侗寨遭到特大洪水的袭击,眼看稻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全寨人很快就要被洪水吞噬之际,忽然从天上降下一位英雄,用他孔武有力的臂膀斩断了洪魔的脊梁。

  为了表示对英雄的敬意,侗家争先邀请救命恩人到家中吃饭,遗憾的是,这位勇士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去,不能一一到各家做客。这急坏了全寨人,怎么办?这时,一位漂亮的侗族姑娘想出了个好主意。她让每家都做几道最拿手的菜,全寨人集中于一处,共同宴请款待,让这位英雄随意品尝。

  由于这个宴席集百家之长,由此,百家宴就诞生了。从此,侗族人每逢寨子里来了贵客、遇上喜事或族人聚会时,都会设百家宴,畅饮欢聚,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听闻,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冠小屯在鼓楼广场举办一场百家宴,我也来到这里准备一饱口福。

  高高的鼓楼位于一个山头上,虽经年月,但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鼓楼顶部依然呈现出完美的弧度。鼓楼广场前长长的石阶上,整齐地站了几排盛装打扮的侗族男女。和很多来此的游客一样,我被里三层外三层、穿得花花绿绿的当地人围挡在外面寸步难行。

  这些侗族人在通往鼓楼广场的必经石阶上形成了路障,挡住客人,女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红绸尽情地高唱,男人们抱着芦笙边舞边奏,歌声悠扬、欢快。

  细心聆听,原来路障也是为了百家宴而设,只有对完歌才能进寨。经介绍得知,这项活动是侗族人最具特色的礼仪,名为拦路酒,外来客人想要蹭吃百家宴,这是必经一环。

  说起对歌,客人当然不是对手,但侗族歌手也很宽容,只要客人唱了,长短无妨,无论悦耳还是刺耳,一律友好放行,撤除障碍,恭迎客人登石阶。如果客人不是妇女或学生,对歌后客人还可以先饮一杯敬献的酒。

  侗族特色-民族禁忌:

  户内供奉祖先的神龛,为最神圣之处。一切凶器,刀、松、剑、戟、戈、矛、弓、弩,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其上。否则,为对神大不敬,会招致惩罚。寨内举行祭礼活动期间,禁忌外人入寨。禁忌标志为用斑茅草打4个结,结成十字,悬于寨子口处。

  油茶试婚嫁

  根据惯例,客人到了广场后便开始换酒交杯,这就是百家宴的第二环节。主人们纷纷给客人敬第一轮酒。按照传统的敬酒习俗,多为男性给女贵宾敬酒,女性给男贵宾敬酒,一般是一轮即过,所以不用担心酒量问题。虽说无酒不成席,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如果客人不能饮酒,主人会奉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油茶,以油茶待客。

  侗族油茶素有油茶誉四方,慕名来品尝;当年喝一碗,三天嘴还香的美誉。并且,当地喝油茶也很有讲究,喝油茶时,如果主人只给你一只筷子,客人拿起即喝下油茶,表明客人仍单身;如果主人给客人一只筷子,客人又拿了一只,表明客人已有伴侣;如果客人不用筷子喝,当然是最好的,这样会给主人家的待嫁姑娘一种神秘感。

  一路前行,可见鼓楼广场两侧的长廊里,虽然摆满蓄势待发的各种美味,但美食前必定先有一场浓郁的侗族风情舞蹈。为了弘扬侗族的传统文化,负责拦路歌的侗族演员们则变身广场上的舞蹈演员。

  和着自编、自导极富民族特色的侗家音乐,侗族人翩翩起舞,粉红色花伞是女子主要的道具之一,而身上的银质饰物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一片银光。男人手里的芦笙,所发出悠扬婉转的音符,飘荡在侗家蔚蓝天空下,散落在绿色田野上,远处青山、飘移白云、红砖农舍、黑顶鼓楼,构成了一幅绚烂缤纷的侗寨图画。最后,在他们对农家生活的快乐,以及对丰收与爱情的吟唱声中,客人也将被主人邀请,在广场上一起手挽手,跳起群体舞。

  侗族特色-宗教信仰: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相信灵魂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一双筷子走长桌

  舞蹈完毕,一排排长方形饭桌就依次摆开了。各家各户都提着竹编的精致漂亮食品盒,开始往长方形的桌子上摆放。盒内放着一碗碗侗家人最爱吃的腌制酸猪肉、酸鸭、酸鱼、酸黄瓜等。

  从百家宴的菜品中即可看出侗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他们的饮食自成一体,大致可用杂(膳食结构)、酸(口味嗜好)概括。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说。

  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饥。与饭、茶配套的,还有蔬菜、鱼鲜、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饮料,食源广博而异杂。

  如果喜欢吃酸,这里更是满足了喜食酸人的要求——无菜不酸。在侗家菜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有无菜不腌、无菜不酸的说法。他们自己亦称: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窜。各种腌制食品存放时间从2年到30年不等,非有大庆大典不开坛。侗家盛宴,碗碗见酸,而十道大菜组成的侗寨酸鱼全席,世所罕见。

  其次,这里的酒杯是用小竹筒做的,酒是那种香甜的甜米酒,对于不爱饮酒的人也可小酌一二。饭的种类更是多样,有糯米饭和香米饭,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

  在百家宴上,入座后还会换酒交杯。主人的邻居或自行前来的陪客,或将客人请到自己家中,或凑份子在鼓楼中共同宴请,交杯饮酒,不分彼此。酒席上还有鸡头献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拢饭、喝转转酒等规矩,欢中有礼,文质彬彬。清人诗云: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年丰,酸鱼糯饭常留客,染齿无劳借箸功。正是侗寨欢宴宾客生动情景的写照。

  此外,百家宴还有转转碟的习俗,意思是每一家的菜都要尝遍,刚刚坐定不一会儿,各个桌子的客人就开始纷纷起身,加入吃转转碟的行列。吃了这家吃那家,在长龙般的饭桌前互相走动,人们大声问候,高呼干杯,大有拿着筷子走天下之感。一圈转下来,尝遍了各家各户的拿手好菜,肚子也吃得饱饱的了。

  侗族特色-侗族刺绣:

  由中国文化部、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山东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三江县侗族刺绣、侗族织锦2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博览会,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三江县的石侗娟、石汉群获得了传承人展示奖。

  侗族刺绣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中国有名的绣品之一。在博览会上,侗族织锦、侗族刺绣的制作技艺,精美无比的织绣工艺吸引了数万观众到广西展区参观。

  酒足饭饱后的隐忧

  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吃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则是现场的热烈气氛。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殊感受,会给每一位亲身参与其中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旅游的魅力就在于此。

  酒足饭饱之后,侗族儿女放下碗筷,再次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经过一顿午餐的交流,游客也能够自觉地融入侗家的文化习俗之中,所有的人都纷纷离席,围绕着残羹剩饭的餐桌开始手拉手跳起舞来。

  有些不能跳舞的年迈老人则慢慢收拾残局,将剩下的饭菜收入篮中带回去。当我问一位老翁:你们每户贡献一桌饭菜,需要多少钱呢?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一餐百家宴大概需要2000多元。

  纵观眼前侗族同胞,几乎看不到什么年轻人的面孔。同所有农村一样,年轻人都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谋生,剩下的基本是中老年人。如何能够让年轻一代在外打拼数年、返乡后能够继续表演侗族歌舞?如何能够让传统的侗族饭菜保持原汁原味?

  喧闹、丰盛、开怀的百家宴,但愿这样的宴席永远散不了!文/图 伊夫

  TIPS

  相传古时候,一个侗寨遭到洪魔的袭击。眼看稻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人们就要被洪魔吞噬,忽从天上下来一位英雄,用他有力的臂膀斩断了洪魔的脊梁。为了表示对英雄的敬意,家家户户都想请英雄到家中吃饭,但英雄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去,不可能一一到各家做客,怎么办呢?

  这时,一位漂亮的侗族姑娘想出了个好主意:每家做几道最好的菜,全寨人一起来款待英雄。由于这个宴席集百家之长,所以就叫百家宴。

  从此,侗族人每逢寨子里来了贵客或遇上喜事族人聚会时,都会设百家宴,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yangguangxing.com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专题推荐

中秋

国庆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