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7次点击
2014-05-23 18:00:11更新
位于伊犁河北岸,距霍城县东南7公里,距伊宁市38公里,惠远系清代所建伊犁九城之一,有新旧二城。是清代伊犁将军府所在地,也是当时新疆军事、政治中心。旧城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濒伊犁河北岸,后为河水侵袭。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复遭拆毁。光绪八年(1882年)伊犁收复后,于旧城北7.5公里处另筑新城。因清朝新疆最高军政长官伊犁将军驻此,俗称伊犁大城。
旧城城高约5米,周长5.6公里,雄伟险胜。惠远老城建成后,清政府还在周边建起了惠宁、熙春、拱宸、绥定、宁远、瞻德、广仁、塔尔奇8城,合称“伊犁九城”。伊犁九城在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时被毁。新城位于旧城北15公里,规制与旧城同。城内以钟鼓楼为中心,四条大街分别通向四城门。钟鼓楼是中国传统的三层三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画梁雕栋,根基稳固,气宇不凡。“伊犁将军府”旧址,在新城东侧,府门、石狮、厅堂、金库、厢房以及花园的凉亭至今仍保存良好。
由于战乱、沙俄侵略,城内建筑物亦遭战乱毁坏,许多建筑被拆除。此后惠远城垣逐年被伊犁河水侵蚀,地下遗存的文物多被伊犁河水淹没,城内建筑物已荡然无存。今尚存北、东面部分城墙和老东门土墙墩,即惠远老城。
如今的惠远城是光绪八年(1882)清政府在惠远旧城北15里处仿照旧城所建。与惠远新城、伊犁将军府同时期建筑的还有惠远钟鼓楼,钟鼓楼位于古城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正对四个城门,钟鼓楼为四层三檐歇山顶的木制结构建筑,总高23.76米。基座层外面用青砖仓砌,台上边缘有青砖花墙,基座顶棚为方木拼铺,绘有八卦图,内壁也用方木、青砖镶砌而成。南拱门右壁上开一小门,入内拾阶而上,可登至基座平台。平台上建有木制结构彩楼三层飞檐斗拱,画栋雕梁;楼顶正脊四端各有大呁,中有宝瓶和铁戟,戗脊顶端均有仙人走兽装饰,瓦垄出檐装有勾头滴水。各层檐面及楼顶全用绿色琉璃瓦覆盖,屋檐下梁柱额枋均绘彩画。旧时,各层檐角悬挂铜铃,风吹“叮当”作响,清脆悦耳。二楼置有大钟大鼓各一,为敲击报时之用,城门的昼开夜闭以此为信号。整个建筑巍峨挺拔,雄浑壮丽,熠熠生辉。钟鼓楼曾于1927年、1964年、1981年三次进行维修,现保存完好,是全疆仅存的一座有较远历史的传统高层木制结构建筑。
2004年,国家批准立项的伊犁惠远古城林则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开始实施,项目极力恢复古城原貌,计划总投资1.8亿元,其中,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为1893万元,总建筑面积为3313.9平方米,古城的恢复以钟鼓楼为中心,计划建成东西南北4条直通城门的大街,每条街长1.5公里、宽8米,其中南、北、西3条大街为沥青路面,东大街为仿清青石路面;将
还将修复完成伊犁将军府、东城门(景仁)、北城门(来安)及古城干墙等现有古建筑,并修建将军馆、管理房、蜡像馆、将军园大门、民俗馆、博物馆、展廊、照壁、林公故居、名仕阁、东城门等古建筑。按原有风貌恢复当年的“会芳园”等一些有名的饭店和商铺。截至目前,已完成五个标段工程的87%,除将军馆、民俗馆未完工外,其余工程均已完工。
古城距霍城县9公里,距伊宁市38公里,可包车去,价格应在一百元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