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北靳楼村开展养殖和旅游业 超8成家庭住别墅

火车票在线订票
时间:2017-08-29 18:32:02  来源: 客运站

  如今,大部分的北靳楼村居民把家安在了“别墅群”里分享到新浪微博河南商报记者 宋晓珊 文/图

  二十多年前,新郑西边,有一个叫北靳楼的村子,没山、没水、没矿藏,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可这片穷山薄水间,如今有746户村民住着五室两厅的别墅洋房。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创业路

  从“鸡头”村官开始

  村党总支书记高金亭说,他曾经的梦想是当老师。上世纪80年代末,高中毕业后他成了村里的老师,工作一段时间后,他选择去镇里的农办工作。这无疑是条更“向上”的路。毕竟,那时的北靳楼,不挨城镇、公路;没山、没水、没矿藏;村民不富裕、集体无收入、招商没人投。可1996年,他再次回到村子里。做出这一选择,他自嘲并不“伟大”,只是受到辛店镇党委委派。

  回来了就要本分工作。依靠学生时代掌握的养殖技术,从300只肉鸡养殖开始,高金亭在村里发展成立了郑州市嫘祖苑禽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全村有了48个标准化养殖场,年肉鸡最高量达到300万只,125户村民加入到了养殖事业。

  安居梦

  超八成家庭住上了别墅

  2001年10月,北靳楼桃园新村在一片爆竹声中动工。

  高金亭采取“好位置使用权拍卖,普通位置抓阄分配”的方法对新村宅基地进行分配,不仅解决了分配难的问题,还很快筹集到了十多万元建设启动资金。

  在第一批村民按照统一图纸盖别墅时,村民刘慧萍在观望。撤并原来的十三个居住点,集中建设的桃源新村,有水、电、路、教育、卫生、通讯、有线电视、花园、广场等生产生活设施。

  刘慧萍心动了。2006年,刘慧萍一家也盖起了别墅,“盖房钱,用的还是跟高书记养鸡的时候赚的第一桶金。”

  如今,和刘慧萍住在一起的,共有746户村民,超过总村民户数的八成。刘慧萍说,这批人有八成都是跟着支书高金亭干起来的。

  高金亭还推动大山深处的风后岭村村民搬迁,369口村民离开了世代居住的石头房,住进了别墅。同时,他用北靳楼村280亩集体土地置换原风后岭村土地5600亩,使全村人均土地面积由原来的1.1亩上升为2.8亩。

  新发展

  让旅游业进驻村里

  北靳楼村一直有种桃的历史,村头有百亩桃园,这也算是北靳楼村最有特色的土特产。

  为了凸显这唯一的优势。高金亭带领果农们把村南的几百亩桃树盘活,打出“果树第一村”的招牌。

  如今,高金亭还在实践更多的创富招数:把村里300亩老宅基地,建成两个以食品加工和服装加工的农民创业园;把东沟300亩沟林地,变成生态养殖区;把村里300亩耕地规划成5个农场,发展规模化种植。

  高金亭还想为北靳楼招揽来更有前景的旅游产业。这一设想,也正在变为现实。“再来新郑旅游,不能错过俺村了。”高金亭说,围绕着郑饶高速具茨山出口,上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具茨山,下山有村里西沟的300亩沟底,将建设成黄帝文化风情旅游区和嫘祖生态农业体验旅游区。一条“南上始祖山、北下百果沟”的旅游带已初步形成。

  高金亭说,他看到的是小康生活的美好前景。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yangguangxing.com

最新专题推荐

五一

端午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