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日
每年的入伏日都是三伏天气的开始,按照古老的计算方法,在夏至过后的3个庚日后便是入伏日,那么入伏日怎么算呢?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结束于立秋之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节。不过对于我省来说,伴着大范围的降水,高温天气也有所缓和。昨日我省大部地区气温在22℃~26℃,天气清凉舒适,今天我省大部地区将在清凉中入伏。
庚日和入伏日的关系
入伏日是按庚日计算确定的,那么什么是庚日,中伏和三伏又是怎么算的?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由于天干是10个,10个天干循环一次就是10天,所以,每隔10天出现一个庚日。所谓的“庚日”就是遇上个“庚”字的这一天。
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就是第三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因为有闰月的关系,夏至到立秋之间有的年份出现4个庚日,有的年份出现5个庚日,所以,中伏的天数,随着庚日的不确定,中伏天数也不确定,但庚日还是每隔10天出现一个,所以,中伏的天数即使不确定也只有两个结果,10天或者20天。今年2012年中伏为10天。
现代人,种地的少了,对农历用到的也不多,连夏至、立秋是哪一天都搞不清楚,就更没有办法记住或者计算庚日了,每年什么时候入伏当然就算不出来了,没关系,每年我们都会告诉大家今年的入伏时间,大家只要上网查询一下就可以了,比自己计算或者翻日历计算方便快捷多了。
从入伏日后天气将进入高温状态,若想了解更多关于入伏日及节气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站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