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睡眠是黑色的,仿佛投入大地的怀抱,深沉而美好。每天清早,晨曦携着水声和鸟鸣而来,那是自然的触角,一点点探进昏暗的阁楼。还有木地板轻微的震颤,稀疏的脚步声,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清理和打扫。光着脚丫下楼,推开每一扇木窗,光线和风一下子贯穿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原本面目模糊的存在具象起来,窗外,是绵延起伏的绿色稻田和漫山遍野的翠竹,侗寨中缓缓流淌的世俗生活笼罩在蓝色的薄雾里,一如它千百年来的样子,此时此刻,天地澄明,心门顿开。
笑颜如花的侗家女孩,这位14岁的侗族小姑娘是黎平县茅贡中学即将入学的初一新生 F5.6,1/80秒,ISO100
贵州人爱吃辣椒是有名的,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房顶上都能看到晾晒的辣椒 F7.1,1/125秒,ISO100
绿色田园的古老牧歌
地扪人文生态博物馆就建在寨子边上一座精美的花桥旁边,几栋全木结构的侗式吊脚楼依山傍田,面前有一条小河伴着窄窄的土路蜿蜒而去。对面是大片碧绿的稻田,几座吊脚楼扎在田边山脚的竹林下。偶尔有挎着背篓拎着鸟笼的农人牵着耕牛缓缓走过,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田园悠哉游哉的散淡气息。 踏着阳光和绿意下楼,去餐厅吃早餐,路过博物馆小小的染坊,Marie已经开始工作了。这位美国女子现在香港一所大学执教,四年来每年都会带领学生翻山越岭地来到地扪进行田野调查,完成相关的课题。这次她和两位学生已经在地扪停留了三周的时间,Marie还亲手染色、剪裁、缝纫,制作了一套传统侗族服装。“这真是了不起的收获!”听到我的赞叹,Marie调皮地在我面前摊开双手,十个手指甲都被蓝靛染上了黑边,那显然很难洗掉,“哦,不用涂指甲油了。”在场所有的人都笑了。
地扪地区依然使用蓝靛染布,一户人家中侗族妇 女正在染布 F8,1/100秒,ISO100
拍摄途中一户人家正在烤鱼,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地扪的鱼都是养在稻田中的,味道鲜美 F2,1/80秒,ISO200
餐厅里看不到人影,但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早餐,这里的一切都是半自助式的,轻松而随意,有家的感觉,图书室、工作间、会议室都可以根据需要随意使用。今天的早餐是刚刚煮好的面条,浇上鸡汤撒上葱花和花生米,清淡又爽口。“我们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深度体验和回归田园生活,所以当地人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和馆长共进早餐的好处就是除了吃还能了解很多当地风俗,而任和昕馆长的人文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令我们在场的每个人产生深刻的共鸣。生态的自然纯净可能是地扪最大的特色之一,这里千百年来所延续的农耕生产方式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难得一见,牛耕的稻田里养上鱼和鸭,稻米飘香鸭肥鱼美,这里不需要化肥,我们每天食用的都是纯粹天然的绿色食品。餐厅的一侧摆放着一排漂亮的粉色和白色酒瓶,那是采用当地土法酿制的野生杨梅酒和野生猕猴桃酒,可以随意饮用,是品味上乘的佳酿。
当地依然按古法造纸,一位农妇正在捶打造纸原料。F11,1/40S,ISO100
每个侗寨中都建有精美的花桥,是当地人休憩、玩耍、聊天的场所。F6.3,1/30S,ISO100
扛着相机和脚架轻轻地走过博物馆门口的花桥,以免打扰正在花桥上闲坐瞌睡的老人。来到河边,这里就是孩子们的天下了,水花和欢声笑语一起飞溅。欢乐的童颜和自由的嬉戏是心灵的良药,我们的特约摄影师此时也变成了一个大孩子,涉水拍摄完毕放下相机加入其中,和孩子们一起大叫着从高坡跳入水中嬉戏,水面上闹成了一片,此时的地扪是明亮色调的欢快田园。
染好的布料就直接晾晒在屋后的菜园里。F4.5,1/100S,ISO100
清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为我们准备好了早餐。F4,1/80S,ISO200
地扪侗寨的房子多是沿河而建,现年50岁的木匠吴章龙正带领五六个壮年男子在河边建房。侗家的房子依然按照古法建造,没有图纸,木匠的心中自然有数,整栋房子不用一粒铁钉,全部使用木榫构筑,建造一栋房子的时间大约为一个多月。本地木匠在整个侗族地区都颇有名气,很多地方建屋造桥都请当地的木匠前往,吴章龙说建造一栋精美的鼓楼或是花桥,需要十来个人一起工作,耗时大约三个多月。他的木匠活儿是家传的手艺,手腕上用来画墨线的牛角工具则传自他的父亲,那是家族传承百多年的古物。另一户人家中的老人正在造纸,在地扪家家户户都能依古法造纸,人们制造纸张不是用来销售,而是每家自用的日常物品。
粮仓下并排摆放的是一对夫妇的棺木,从形制上可以看出右侧的是男子的。F4,1/40S,ISO100
此时此刻我们的特约摄影师也成了一个大孩子 F4.5,1/1000秒,ISO200
傍晚时分回到博物馆,两位侗家小妹已经等在那里,任和昕馆长说是农家特意过来邀请去田边吃烧鱼,于是带着我们沿博物馆后方的小道上了山。爬过几道小小的山岭,穿过一小片密林,眼前豁然开朗,是山坡上的一方稻田。农家早已下田抓了鱼上来,已经点火烤上了。将巨大的芭蕉叶反转过来就成了天然的食器,烤好的鱼被捣碎,和路边采来的野菜拌在一起,不需要太多的调味,已然鲜美异常,再配上刚刚烧好的糯米饭,绿野飘香,天地自然。当然,此情此景少不了美酒相伴,农家自酿的野生杨梅酒早已斟满了酒杯。此时一位挑着担子的农妇恰巧路过,按侗家的习俗,见者有份,即使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也会获得主人家热情的邀请。几杯酒下肚,悠扬的侗歌唱响了,唱醉了人心,唱醉了千百年的乡野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