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映琳
节会就像一根杠杆,以其特有的支撑力、吸引力和集聚力,撬动着一个城市和区域的发展。从马拉松到兰洽会,6月的兰州流光溢彩,吸引着国内外的眼球。
今年兰洽会宾客达到三万多人,表明想来兰州投资的客商多了,想来兰州看一看的人也多了,这是兰州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发挥节会的倒逼机制,立足兰州文化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从旅游的几大要素入手拾遗补缺,增强兰州旅游的吸附功能和承载功能,是当前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吃”起来。来兰州的外地游客,都喜欢吃最具地域特色的牛肉面等“兰州风味”,也基本能够得到满足。但当客人想寻找一处集中经营“兰州风味”的场所时,就令我们为难了。为此,我们期望早日建成体现兰州特色的小吃城或小吃一条街,对品类繁多的“兰州风味”进行集中展示、集中经营,让旅游者吃在兰州、乐在其中。
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让“住”多起来。不同的旅游者,对于旅游地的居住有不同的选择。目前兰州的宾馆业状况,从总量到结构都存在一定的供不应求现象,尤其是上档次的星级宾馆更是缺乏。加快旅游业发展,就是要从这些薄弱环节抓起,把缺项补齐,把短腿拉长。
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让“行”畅起来。在兰州一小时都市圈内,如果选择去刘家峡、鲁土司衙门、什川梨园、青城古镇、苦水玫瑰之乡等知名景点,最大的瓶颈就是道路。面对这种迫切之需、当务之急,应尽快规划建设一些快速通道,让市区与景点无缝对接起来,形成旅游通达的高效网络。
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让“游”靓起来。客观地说,兰州有着较深的文化底蕴和积淀,但是到底拿什么拳头旅游产品来展示兰州、留住游客,目前仍是一个很大的困惑和难题。这就需要把文化与旅游更好地融合起来,以旅游来挖掘文化,以文化来提升旅游,高起点打造几个大而靓的特色名片式景点,让兰州这座“黄河之都”的画卷更美丽、更引人。
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让“购”活起来。笔者去过一次成都的锦里古街,从那些多姿多彩的店铺和商品中,感受到浓浓的成都文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兰州,也有像刻葫芦等好的特色产品,但一则缺少规模化经营,二则缺少新的创意和开发。要丰富兰州旅游的内涵,还需要加大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以增强旅游消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让“娱”乐起来。过去,一部《丝路花雨》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今天,《大梦敦煌》震撼着国内外观众。这告诉我们视觉体验对于旅游的重要性。除了进一步创造性地做好这些文章外,还可以让太平鼓、兰州鼓子、苦水高高跷这些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不同形式的实景展演,以恢宏的气势和铿锵的气魄,将兰州文化深深刻入旅游者的脑海之中,成为余音袅袅、赞不绝口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