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哪天入伏?

火车票在线订票
时间:2014-10-20 10:08:47  来源: 客运站

   今年哪天入伏?

  入伏就是指进入三伏天,是每年的夏至往后推算,出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这天就是入伏的第一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今年是7月15日入伏,伏期40天。去年是7月20日入伏,伏期仅有30天。为什么伏天的长短会不一样呢?“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农谚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秋后有一伏”的说法。按照干支纪日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10天就有一个庚日。今年6月21日是夏至,也是农历的“丙子日”,如此推算,7月15日正好是第三个庚日,所以今年7月15日入伏。但每年的入伏日期却又不相同。今年7月15日是入伏日,明年的同一天无论是公历还是农历都不可能是庚日。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入伏日,第四个庚日开始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末伏。因此,伏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中伏。夏至到立秋一般是47天,在一般情况下,7月19日以后入伏,中伏就是10天,7月18日以前入伏,中伏就是20天。今年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7月25日,开始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14日,开始末伏,所以中伏有20天。

  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常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就要入伏了,大家可要早做消暑准备!

  三伏天又热又潮的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yangguangxing.com

最新专题推荐

五一

端午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