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啦。。。
忙碌了整个春日夏日,立秋后的第二个清晨,便迫不及待地收拾起行囊出发了。当出租车行入雨后清新的机场路上,心才终于放松下来。
一向想往自然的山水,儿子却更喜爱人文景观,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却对我们俩都具有诱惑力。所以经过几番商讨,这次出行的目的地选择了丽江——从未到过的彩云之南。恰好又约上了另一对母子一同前往,多了两位驴友也算是乐事了。
茶马古道.拉市海
中午时分抵达丽江。之前一直看到丽江的天气都是多云阵雨,没想到迎接我们的却是炫目的太阳。趁着好天气,在酒店只稍稍歇了歇脚,便出发去了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自然要骑马才是,10里路的古道体验,爬陡坡、走泥泞、穿树林、过村庄,我的坐骑小白是一匹很乖的小白马,走路很稳当,个头不大却是10岁口的老马了。这种滇马要比北方的蒙古马矮小很多,性情温和,擅长走山路,我这从来不敢骑马的人只消两三分钟就不那么惊慌了,后来也能像别人那样随着马屁股的摇摆很自在地扭动腰肢了。
骑马穿越一座山就到了高原湿地公园拉市海。据说冬春两季野鸭、天鹅等很多鸟类在此栖息,夏季水源丰沛,可以乘小船进入湿地中心。船夫撑着杆,我们慢悠悠荡在水面,偶有鸭群排着队在水面"遛弯",肥硕的水牛貌似喜欢独来独往,有的旁若无人在泥水里打着滚,有的专心致志地啃着青草,也有懒洋洋地趴在地上晒太阳的,很温馨宁静的画面。在拉市海,视野非常开阔,空气透明度极好,远处有山近处有水,绿草掩映其间,云朵在山后聚来散去,随手按动快门,几乎都可以成为一幅经典的山水明信片。
低估了高原的太阳,没有很好地“武装”,一下午的功夫,胳膊、鼻头已经变了颜色,只好自我安慰:能晒晒云贵高原的太阳也算是幸福的~ 据说丽江的纳西族小伙子一生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起房子、讨老婆、烤太阳,请注意,用的是“烤”,不是“晒”,足见此太阳与我们平日所见太阳有着本质的区别。
丽江古城
这是一座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也叫大研镇,是纳西族世代居住的地方。与以往所见古城不同,丽江古城没有围墙,出入非常方便。传说当年丽江的王爷姓木,不设围墙是担心被“困”,所以一直以来古城都是四通八达的,这也成就了古镇的繁荣吧。
五天四晚的自由行,住宿都选择了丽江古城,三晚住的是纳西风格的客栈。其实算一算在丽江古城里只呆了两个晚上一个上午。原本设想过上几天最具古城特色的悠闲生活,用古城最流行的招牌字眼就是“睡觉、发呆、喝茶、晒太阳”,不用看时间,不用做计划,但其实,生活的发条是很难一下子调慢下来的,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去想明天去哪玩、要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当然,第一次来丽江,周边有名的去处也不想错过,还有两个小伙子牛牛和壮壮,让他们安静地呆在客栈也是不大现实的,牛牛常用语就是“下面去哪?”,壮壮稍安静些,但也每天会问“明天干嘛?”。。。
第一晚住在古城南门街的王府,很好的位置,对面就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眺雪楼,相比四方街,这里是宜静宜动的地方,逛街购物、吃饭出行都非常方便。后来住的客栈也是南门一带,是客栈云集的地方,更远离了喧嚣。第二个晚上曾去四方街和七一街,说“人山人海”一点都不为过,狭小的街巷人挨人挤的,酒吧的现场音乐更吸引了不少人。这样的热闹场面可不是我们想要的,匆匆品尝了鸡豆凉粉、状元糕,提了些牦牛肉干便打道回府了。古城的房子都是木结构的,每条街巷看起来都没有什么不同,一不留神就会迷路,街口的指示牌也看起来也让人犯晕,儿子是小地图迷,手不离地图,方位感很好,经常是他带路我们三人跟着,冤枉路走的不算多。
最后一天上午,因去北门看水车经过四方街、玉河酒吧街,这时候才看到了更具古城韵味的街巷。这里的人们都是要睡到自然醒的,店铺很多还没有营业,街上只有三三两两早起的人,这时候终于可以慢下脚步,一家挨一家地看那些稀奇古怪名字的店铺、酒吧,琢磨一下画儿一样的“东巴文”,更可以尽情地拍些古城的风景,但一大早阳光已经灼人,光影强烈的对比下照片远不如实景看着层次分明。
束河古镇
距离丽江古城8公里的束河古镇,相比丽江古城,更加古朴且时尚,也安静得多。古镇有一条小河纵贯,就是束河,由束河再引成若干小渠,穿过每条街巷,这水渠是纳西人饮食起居清扫庭院离不开的。在这里还常常可以看到"三眼井",也算是纳西文化一个标志了,纳西先民逐水草而居,非常珍惜水,把一股泉水分成三塘井水,第一眼做饮用,第二眼做洗菜水,第三眼做洗涤水,一水三用,体现了纳西人珍惜环境的纯朴民风。束河人回答我们问路很有意思,指着地图也不说方向,只告诉你“逆水而上”然后左还是右,我们这些没有贴近河流生活过的人,乍一听还真有些愣神,后来看到那些汩汩流淌的水渠,才算明白。
在束河徜徉了一整天加一个半天,只要有空闲便跑来这里。牛牛小朋友喜欢上了非洲手鼓,丽江很流行这种乐器,在“鼓动束河”学了两个小时,还真上路,牛妈很痛快地掏出一千半米买了,然后,牛牛就泡在了“鼓动束河”。“鼓动束河”的老板是个把客人当朋友的年轻人,操一口浓重的贵州口音,来束河八年,教鼓卖鼓卖碟开客栈,不为赚钱只为享受这里的慢生活。“鼓动束河”前面是店铺,后面的院子是老板的私宅兼客栈,孩子在前面学鼓,我和牛妈逛累了便在这里歇脚喝茶,院子不大,但很舒适,在午后的斜阳里,最适合慵懒发呆的地方。院子里还有块牌子,××摄影基地,老板的确很有眼光,每个角度都是很好的照片背景,我和牛妈当然不能浪费这里的好素材,过了个拍照瘾。还有个广东来的大学生小伙子,本来是旅行经过这里,结果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趁着假期在这里当起了义工,帮助老板做些零活,老板管吃管住也乐得多了个帮手。
古镇的人的闲适,从街边流淌的音乐中可见一般,餐馆、店铺,播放的都是让人柔软的音乐,就像到丽江一定要买大披肩一样,买上几张碟,也是必须的。
玉龙雪山
到丽江,如果不去玉龙雪山一定遗憾,但去了若见不到雪也更遗憾。当地人说夏季雪线升高,加上多云的天气,能否见到雪要靠运气了。不管能不能见到雪,这一趟是一定要走的,除了要看雪山,也还惦记着《印象.丽江》。
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仅30多公里,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群。天气好的时候,在丽江古城便可以清晰地看到雪山。
本想先打车到红太阳广场再乘专线车前往,遇一看起来顺眼说起话来顺耳的女出租车司机小何,便索性讲了价包车前往,200元一天,比携程司机要价整少100元,觉得很划算。女司机又用当地熟络的关系帮我们(当然司机是有利可图的)以每张低于票面价15元购得了《印象.丽江》演出票,又节省了60大元。入山门票两个孩子顺利购得40元半价票,之前问团队一日游,说孩子超过1.2米就要全价,幸亏我们多留了心眼。一路下来算算比团队一日游既省时间又没多花钱,更主要的是舒服自由得多。雪山一处,各种要买的票还真多,门票80、云杉坪索道55、进山大巴20、电瓶车套票50、印象丽江190,如果之前没买80元的古城维护费,在这里也要买的,想看雪山看来是要付出点代价滴~(第一天去茶马古道和拉市海,骑马划船每人210,还是携程接机司机给的团队价,后来问过,找其他人买都要250,也感觉有点贵。出游不多,也不知道都是什么行情了~)
言归正传。话说《印象.丽江》,剧场就在雪山脚下。之前对张艺谋王潮歌打造的这部大型实景演出非常期待,想象中是以雪山为背景雪山为舞台的踏雪歌舞,而实际上,只是在雪上脚下搭起的棕红色貌似山坡的舞台,雪山虽也算背景,但并不常能见到有雪的山。海拔将近3000米的烈日下,500多当地各民族姑娘小伙的原生态演出还是很有激情和力量的,演出共75分钟,分六个部分: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祈福仪式,极具民族特色。《印象.丽江》的成功,我觉得主要靠的是张大导演的名气,加上把舞台搬到雪山脚下的创意,就民族歌舞本身,影响力是远不够的。
演出结束坐环山巴士、转乘索道,再搭电瓶车,穿越参天的原始森林,步行过一段木栈道,才到了观雪峰最佳地点云杉坪。云杉坪海拔约3200米,是雪峰之下、云杉环抱之中的高山草甸,很像一片小牧场,茵茵绿草中散落着星朵般的野花,传说这里是“没有生老病死、没有痛苦哀愁”的理想国,流连其中,真的不舍离去,尽管,只见到了山上指甲大小的一点点雪。
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000多米,因地质原因,还是一座至今没有被征服的处女峰。我们跟多数游人一样只在云杉坪逗留了个把小时便原路返回了。之前来过和没来过的人都建议带上厚外套上雪山,或者在山上租用羽绒服,结果是根本用不上,天气好得很,只在中途等索道吃饭的时候落了几滴雨,披肩也只做了遮阳用。
虎跳峡
从丽江古城向西,走滇藏公路,蜿蜒盘旋约两个小时,才到达金沙江上游的虎跳峡。
这一天继续由出租车司机小何服务,经验确实丰富,抢在众多游人之前出发,车子所以能直接开进了景区,否则真要门外排上几里路。
这个季节,金沙江的水是不大好看的,不知上游哪里冲下来的黄土,水流很像黄河了。进入景区沿着江岸迂回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峡谷最窄处。虎跳峡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迪庆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而峡谷最窄处仅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礁石上稍一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峡谷内礁石或隐或现,加上水的落差大,低头望去如翻江倒海之势。
来回不到两个小时,在大批游人陆续涌入虎跳峡的时候,我们已经出了景区。节省出整整一个下午,最吸引我们的,还是回到古镇享受那些柔软的时光。
丽江五日,除了古镇,其他地方都是用来“游”的,唯有古镇,怎一个“游”字可以打发~
彩云之南,还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让我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