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的杰作----丽江古城

  • 2013-04-24 11:40:27
  • 来源:客运站
  • 点击次数:104

云南丽江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是一个难得的旅游景区。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 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 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傍晚时分,这里每天都会举行各族人民的集体舞, 中心地方燃烧一堆熊熊大火, 各少数民族汇聚一起,手挽着手, 围着火堆,尽情开心,欢蹦乱跳,快乐无限,一直要跳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才依依不啥地散去,紧接着就是两街对歌,边吃饭,边对歌,好热火,有的喉咙唱哑了也不下歌场.真是热闹腾腾啊.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人来人往。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纵横交错,水质清澈,没有污染, 水中养的金鱼活泼可爱,河上共修建有桥梁354座,街中有河,河上有桥,街街桥相连,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古城内的木府是我们首选参观的地方,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略备于元,盛于明”。历经战乱动荡.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明朝旅游山水诗人徐霞客曾到此一游,并在木府大院门前对面壁照墙上题词:“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行草大字苍劲有力, 游客们都会在壁照墙前照相留念.

旅游古城,探索古城,了解丽江的历史文化,这是多么美丽的事啊,爱好旅游的游客,不要错过这个好地方啊。

更多精彩旅游资讯请继续关注游在云南旅游网

上一篇: 丽江疗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