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是一个适宜徒步游览的城市,地方虽小,却充满了万花筒般的诱惑,因此难免会有意无意地脱离既定的游览路线,然而,重回游览路线并不是件难事。
徒步游览的最佳出发点是澳门中心的广场:议事亭前地,旅游局其中一个旅游咨询处就座落在这里。旅游局提供有关澳门旅游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详细介绍了徒步游览路线途中可观看的景点。
新马路(40分钟)
城市的心脏
这条马路的正式名称是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但澳门市民称它为新马路,是市区的主要街道,连接南湾大马路和内港。新马路长不足一英里,但处处可见土生葡人的生活痕迹。新马路的起始处,两边由碎石仔铺设成图案的路面上摆放着鲜花盆栽和竖立着古色古香的街灯。
左边是中国银行分行,右边是大西洋银行(大西洋银行建于1902年,是葡萄牙的海外银行,重建时保留了原建筑物的正面并在其内建起了一幢摩天大楼)。
毗连银行的是一幢中国沿海地区典型的商住两用楼房(黄褐色墙体,粉饰浮雕,围有深色铁栏杆的阳台),其底层是商铺、银行和贸易行,上面是住宅,紧接着的是一通往大堂(主教座堂)的石阶梯。
马路另一边,正对石阶梯的一条陡峭的路是龙嵩正街。龙嵩正街左边是中央广场,里面有些名牌服饰店,右边是永大古玩店。
接着往前,右边是邮政总局(内设集邮专柜,出售澳门邮票),每隔一段时间从邮政总局的钟楼内会传出不同的悦耳钟声。
现在已经到达主要的广场:议事亭前地,广场地面全部用葡式碎石仔铺成,组成波浪形的图案,广场中央有一喷泉,喷泉内有一地球状的物体。
穿过马路可见到一座庄严的、具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这里是民政总署大楼(大楼内有一个画廊、庭园和图书馆)。
回到广场,可观赏属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仁慈堂正面(仁慈堂建于1568年,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欧洲慈善机构),可在对面的旅游局索取有关澳门旅游的资料。
再逛一下周围的商店和参观圣母玫瑰堂(由多明我会的修道士于1590年兴建,经过重修,焕然一新,教堂内的塔楼上是圣物宝库)。
如果想喝点儿饮料,可在广场的露天咖啡座或者在板樟堂街的葡国餐厅内享用。
继续沿新马路前行,道路两旁分布着药房、珠宝金行(这里可买到称心如意、价格公道的24K金首饰)、银行、传统的中国当铺(设计得像堡垒)和时装店。
右边是中央酒店,房租很便宜,(1928年开张,曾是澳门的博彩中心)和营地大街(通往果栏街和白鸽巢公园)。
如果继续往前行,马路的左边可看到一些旧建筑物的正面,穿过马路,转入炉石塘巷。前面是佛笑楼(1903年开张,是澳门最古老的酒楼,以烧乳鸽着称)。
从佛笑楼左转进入福隆新街(昔日着名的烟花之地,现已恢复百年前的外观,建筑的正面和百叶窗均为红色)。这一带总是熙熙攘攘,来购物的、吃饭的、闲逛的人川流不息。从福隆新街可前往内港,沿途有很多店铺,出售咸鱼、澳门特色糕点以及明炉烧烤的牛肉干和猪肉干(脯)。回到新马路,在马路的右手边有一些古董店,附近还有一些出售廉价名牌服饰的时装店。
与白天一样,夜晚的新马路也异常热闹,许多商业活动仍在继续,商店还开着门,晚上餐厅的生意甚至比白天还红火。
去新马路之前,可先到南湾大马路的南湾湖边逛一圈。右边是庄严的政府办公大楼,最漂亮的一幢灯火辉煌(建于1849年,以前是澳督府,现在是特区政府总部)。
左边是南湾人工湖,湖中的音乐喷泉每天晚上都有精彩表演。
现在回到新马路,新马路和议事亭前地灯火通明,议事亭前地的人熙来攘往,有来购物的,有来消闲的。
沿新马路继续前行,转入福隆新街区,夜晚的福隆新街充满活力,热闹非凡:大小餐厅坐满了食客,不停地传出喧闹声;街边厨房里飘溢出阵阵的香味儿;玩麻雀的声音和从开着的窗户里传出的音乐;在街上悠闲散步的人络绎不绝。这一路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餐厅,如果饿了的话,可随意走进任何一家餐厅。
下一页更精彩:澳门松山地图:重温昔日情怀
松山与望德堂(60分钟)
这条游览路线始于澳门半岛的最高点:东望洋山。山上有东望洋炮台和灯塔(炮台建于1637年,灯塔建于1865年,是中国沿海地区第一座灯塔,至今仍然使用)。
还有圣母雪地殿教堂,教堂属巴洛克建筑风格(修复时,在教堂内的墙壁和天花板上发现了壁画)。
在这里可饱览城市风光和附近的海景。旅游谘询处和一间小咖啡室设在以前的岗哨里。离开炮台,沿右边松山马路下山。这条环山公路是步行径,沿途有一些康体设施,是人们锻炼、遛鸟和谈情说爱的好去处。
道路尽头有松山缆车(由早上八时至傍晚六时营运,全程只需一分多钟),可以从这儿乘坐缆车或沿石阶拾级而下,便到达二龙喉公园(昔日是一所宅第,1928年工厂爆炸,被夷为平地),公园内有鸟类饲养场、小动物园、植物园和喷泉。
离开公园,穿过士多鸟拜斯大马路,往前走过两个街区,在右手边就能看到国父纪念馆(于1930年由孙中山先生的家人兴建,每天上午十时至下午一时,下午二时三十分至五时对外开放,星期二休馆)。
从纪念馆往前走一点儿,向右转入罗利老马路,过两个街区后便是卢廉若花园的入口(卢廉若花园由本地富商卢九于十九世纪末兴建,具有苏州古典园林特色)。园内景致迷人,许多市民喜欢在这里打太极拳、跳舞,人们还喜欢在这里拍照。园内的「春草堂」有时举办音乐会。公园从早到晚向公众开放。
从公园出来,转左向前走几步便是繁忙的荷兰园大马路,然后向右走可见到一排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建筑物。经过修复,如今是中央图书馆、历史档案馆、塔石卫生中心等政府部门的所在地。
在疯堂斜巷内可见到许多经过修复、粉饰一新的具欧陆风情的建筑(这里曾经被认为是高尚地区,高雅的宅第和装饰华丽的阳台)。
回到荷兰园大马路,向前走是水坑尾街,这里有一些时装店和文化广场(文化广场是本澳一家比较大型的书店)。
从这儿向右拐进入白马行街,街右边是一幢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曾经是医院,现为葡萄牙驻澳门总领事馆。向前走是板樟堂街,然后是议事亭前地。
下一页更精彩:澳门孙中山纪念馆:追随着孙中山先生的足迹
孙中山先生,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生于澳门以北数十公里的翠亨村。1892年从香港皇仁书院(Queen' s College)医学院毕业后,迁居澳门并在澳门镜湖医院行医,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他在议事亭前地14号租了一套房(这个建筑现已不存在),直到后来他有钱在文第士巷买下房子,因为他家的人口愈来愈多(原配夫人、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他在Echo Macaense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改革,帮助中国农民,为劳苦大众创办学校。
Echo Macaense报章/杂志的编辑费尔南迪斯(Chico Fernandes)是孙中山先生的拥护者之一。另一位拥护者是卢九(中国主要的慈善家和商人,兴建了卢廉若花园以及创建了镜湖医院)。卢九说服医院借给孙中山先生两千银元,使其能在草堆街开办一所中西药局(药局现已不存在,当时是孙中山先生和自由党人的聚会地方)。孙中山先生也是卢廉若花园的常客。
1894年卢九获悉满清政府的买办们正策划推翻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被迫离开,先去了广东,在那里成立了中国革命复兴同盟,后来又离开广东来到澳门,在澳门小住了几天后就坐船去了美国的檀香山。后来孙中山先生再也没有回过澳门,但是他的家人却留在澳门居住。1928年,一个弹药库爆炸,摧毁了他们的寓所,他的家人决定在原址修建国父纪念馆。
纪念馆是一幢富有回教色彩的建筑物,馆内珍藏着孙中山先生的书籍、信函、照片、讲述其生平的报刊以及其他物品,还有一些捐赠的纪念品。另外,馆侧的花园里,矗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纪念馆每天上午十时至下午一时;下午二时三十分至五时对外开放,星期二休馆。
下一页更精彩:澳门西望洋山:葡萄牙与中国相汇之处
西望洋山(90分钟)
位于澳门半岛南湾和内港之间的这一带(西望洋山),有很多景点值得一看,所以建议在游览过程中要安排进餐的时间。另外请注意:最好不要星期二进行这条游览路线,因为海事博物馆星期二休馆。
从议事亭前地出发,沿民政总署侧的苏雅利医士街上行,左转沿东方斜巷上行至岗顶前地,岗顶前地路面用葡式碎石仔铺设,组成波浪形的图案,前地上竖立的绿色街灯,古色古香。
岗顶前地左边是圣奥斯定教堂(由奥斯定教士于1586年兴建,教堂内供奉着耶稣受难圣像,每年苦难耶稣圣像从圣奥斯定教堂出发,沿城中设立的苦路巡游)。
岗顶前地右边是明爱老人中心、何东图书馆和圣若瑟修院。正前方是岗顶剧院(中国最古老的欧式剧院,1858年开放,至今仍用作演出场地)。
经剧院旁的斜巷向下到龙嵩正街,向右一直前行至风顺堂街。别忘了参观圣老楞佐堂(教堂内的祭坛古雅端庄,屋顶是中国式的金字瓦面)。
如果喜欢看教堂的话,可以沿圣老楞佐堂右边至风顺堂上街,这里有圣若瑟修道院小堂(由耶稣会会士修建,教堂的平面布局是拉丁十字形,上方是穹顶,教堂内有一圣物盒,里面摆放着圣方济各•沙勿略的臂骨,圣方济各•沙勿略死于澳门南面的上川岛)。
回到龙嵩正街,沿狭窄的卑第巷一直向下至南湾大马路。左边是一座富南欧建筑风格的楼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转右,沿南湾大马路向前行,马路的另一边是新填海区,那里有人工湖、澳门旅游塔和音乐喷泉。
经过数个餐厅之后,可见到一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建筑,现在是利玛窦学校,还可见到一个市政儿童公园,在园内孩子们可蹬着小车学习驾驶。
转右,沿灰炉斜巷上行,经过葡萄牙驻澳门总领事官邸(前峰景酒店)和濠璟酒店(在这里可以休息一会儿和喝点儿饮料)。
现在沿竹室正街上行,转左拐入西望洋斜巷,就到了主教府和西望洋圣堂(教堂对外开放,这里还是眺望澳门和离岛景色的绝好了望台。另外,这里的纪念品商店也值得逛一逛。
沿鲍公马路下行,经过圣珊泽宫(前澳督官邸,该府第与前澳督府都是由本地建筑师托马斯•德•阿基若建造的)。
来到民国大马路,转右,沿旧海堤一直向前走,左边可看到矗立在人工岛上的融和门(中葡友谊纪念碑)。
拐弯处是圣地牙哥酒店(十七世纪的炮台,后在此建造葡式酒店。酒店内摆设着当年的家具,酒店还有一个室外茶座,可在这里餐饮,也可欣赏周围的风景)。
继续沿妈阁上街往前走,经过船坞,来到妈阁庙(建于明朝,由建在岩石上的四个殿组成,供奉渔民的守护神:娘妈(澳门的葡文名字源于该位女神)。
穿过妈阁庙前地,前地的地面用葡式碎石仔铺成,来到一号码头(这里可能是当年第一批福建人和葡萄牙人登陆的地方),澳门海事博物馆座落于此,博物馆的造型似一艘船,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见证了澳门地区与大海之间的关系。馆外的展品包括一艘传统的商船和一艘双桅帆船。博物馆每日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对外开放,星期二休馆。
现在肯定饥肠辘辘了,河边新街周围有一些澳门最好的葡国餐厅(分葡式和澳门式),可随意进入一家,品尝一下着名的美味佳肴。饱餐一顿之后,可乘坐巴士或的士回市中心或酒店或码头。
下一页更精彩:澳门游主要景点:钱纳利的足迹
凡熟悉钱纳利绘画作品的人都能认出澳门旧城的很多街道。我们建议的是一条漫长的旅游路线,但是,如果时间短暂,可以有选择地参观游览。
游览从基督教坟场开始(钱纳利的墓碑是设计最精致的其中一个,马礼逊也安葬在这里,钱纳利于1838年将马礼逊的墓碑画入他的画作中)。钱纳利的绘画艺术在英国和印度取得成功后,于1825年抵达澳门,之后他一直在这里从事他的艺术创作,成为中国沿海地区最着名的画家,1852年于澳门逝世。
在钱纳利那个年代,英属东印度公司总裁官邸(Casa Garden)成为英国商人在澳门的聚会点,一直至他们迁往香港。当时的“公园”,即现在的白鸽巢公园,是一处非常热闹的地方。白鸽巢公园与其附近的大炮台和圣保禄教堂,经常成为钱纳利画笔下的景物。钱纳利有关圣保禄教堂的素描是现存少有的表现教堂被大火烧毁之前景象的画作。
继续向议事亭前地行走,这一带的历史性建筑物,如圣母玫瑰堂、仁慈堂,经常成为钱纳利的素描和水彩画中(街头玩耍的儿童、街头的理发师、街市的小贩和动物)的背景。
从议事亭前地出发,沿龙嵩正街一直前行到“岗顶”(在钱纳利那个年代这样称呼),当时这里的有钱人可以居高临下地远眺海旁人家。钱纳利在鹅眉街租了房子(现在这幢楼已不存在,由于画家住在此,附近的一条街叫钱纳利街)。这附近一带的圣老楞佐堂和圣若瑟修道院小堂等经常出现在他的素描和水彩画中。
如要欣赏钱纳利最有名的画作,我们一定要去南湾,尽管得有丰富的想像力才能勾画出当年南湾这一带的旖旎风光。从南湾一直向前可到妈阁庙,妈阁庙一带变化不大。当然,妈阁庙前的水面上已经不见了当年的漂亮的舢舨踪影。
下一页更精彩:澳门有哪些旅游景点:文物古迹的荟萃
大三巴牌坊和白鸽巢公园(60-75分钟)
从议事亭前地可以看到矗立在圣母玫瑰堂后上方的大炮台城墙(如果还没有参观过该教堂以及圣物宝库,那一定要去参观一下)。
教堂右边是板樟堂街,左转进入卖草地街,沿大三巴街(街两旁有一些卖古式家具、瓷器和纪念品的店铺)。
向前走到庄观的石台阶,石台阶上就是大三巴牌坊(原为圣保禄教堂,由耶稣会会士于1602年兴建。1835年的一场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教堂,只剩下一面石墙,即现在的大三巴牌坊(牌坊上的雕塑诉说着有关天主教在亚洲传教的故事)。
在欣赏完牌坊上的雕塑后,可进到牌坊后参观已修复好的地下墓穴,墓穴里安放着殉教徒的遗骨,还可以参观天主教艺术博物馆。
穿过马路是大炮台,澳门博物馆就建在这里(馆内陈列的展品介绍了在数个世纪中,东、西文化在澳门交汇并和谐共存的多种面貌等。每天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对外开放,星期一休馆)。
从大三巴的石台阶下,转右沿花王堂街前行,这条街主要卖古董和古董复制品,这里有龙袍、清朝家具、瓷器、古钱币、漆器、画卷,应有尽有。
花王堂街的尽头是圣安多尼堂和白鸽巢前地。
穿过旧基督教坟场(在此长眠的有商人、传教士、水手和一些于十九世纪在澳门生活的居民,如着名画家钱纳利)。
旧基督教坟场旁边是东方基金会的会址(曾是英属东印度公司总裁的官邸,内有一个小的博物馆和画廊)。
紧接着是白鸽巢公园(也称贾梅士公园,因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贾梅士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公园内的一个岩洞中安放着这位诗人的半身塑像。园内古木参天,遍植花草,有凉亭、刻着棋盘的石桌椅等,市民常在这里下棋和进行社交活动。
游览路线到此结束,可在这儿乘坐的士或巴士回议事亭前地,或者从这儿去果栏街。离开白鸽巢前地,沿花王堂巷左转进入快艇头街,走一会儿就到果栏街。果栏街的起始处有一小三角地,路面铺着葡式碎石仔,这附近有很多商店出售古董、中式手工艺品、有关毛泽东的纪念品、鸦片烟枪等。
果栏街到此分为两条街,在这两条街上可以看到手工艺人在敞开的店铺里制作中式家具、玉石饰物、祭祀用品、木桶、鸟笼(鸟笼中摆放着一个小瓷器,给鸟饮水用)、风筝等用品。
这附近还有很多小街道可以逛一逛,然后可去营地大街,从营地大街可到新马路(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
下一页更精彩:澳门游景点图片:富时代气息的澳门新区
外港新填海区(30分钟)
近年来,澳门的面积几乎增加了一倍,在新填海地建起了新区。外港就是其中的一个新区。以前,渡轮和水上飞机就停泊在这里。
这条路线从金丽华酒店开始。经酒店的健身中心到一花园,花园内有一些小湖和石雕,沿海边的马路前行。
前面是澳门文化中心(建筑物顶上有一翼巨大的飞檐),文化中心的主体建筑(剧院大楼)内有大小两个剧院和一个展览场地,综合剧院是举办大型音乐会和表演戏剧的场地。
毗连的建筑是澳门艺术博物馆(定期展厅展出中国书画、印章、石湾陶瓷、二十世纪的艺术和历史绘画等,另外还有专题展览。上午十时至下午七时对外开放,星期一休馆)。
接着是孙逸仙博士大马路,走过近海边的澳门城市建设展览厅后便是观音像(观音像位于人工岛上,青铜观音像由葡萄牙女雕塑家设计,在中国铸造(观音莲花宝座是一所佛教文化中心,展出中国各个宗教及智慧的精髓)。
对着观音像有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这里是宋玉生公园(公园内有儿童游乐场和休憩区)。
穿过公园后是友谊大马路,往左转是艺园(园内设置了富抽象感的现代雕塑)。
过了友谊大马路是何贤公园。
从公园的右边出去是高美士街,沿高美士街往前走到旅游活动中心(毗连的是综艺馆)。
在旅游活动中心内可参观大赛车博物馆(馆内展出车坛名将的战车,有三级方程式赛车、摩托车、赛车手们用过的物品、小型电影院和赛车模拟器)和葡萄酒博物馆(展出葡萄牙的葡萄酒、各式古老的酿酒器皿和用具以及葡萄种植的历史。这两个博物馆每天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对外开放,星期二休馆)。如果准备吃午饭,可在附近找一家餐馆或者乘巴士或的士去市中心用膳。
外港新填海区的夜晚
外港新填海区已成为澳门夜生活的中心,这里的餐厅和酒吧全日营业。你可以按照上述路线游览,或者你要去文化中心或综艺馆看节目,可选择部分路线游览。这里有很多餐厅和酒吧,可以在看节目前或者看完节目后在这儿用膳和喝杯饮料。如果想试一试运气,可去附近酒店的娱乐场。夜晚在这儿漫步以及欣赏灯光下的观音像和艺园里的雕塑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下一页更精彩:澳门有哪些旅游景点:跨越古今之旅
氹仔市区(40分钟)
乘车至氹仔市区终点站,广场上可看到一座小的天后庙。
另一边有一幢绿白相间富南欧建筑风格的楼宇,这里是路氹历史馆。
从这儿往前走几米是高利雅施利华街,然后转左到福隆巷,接着是买卖街。这是众多狭窄街道的其中一条,街上排列着中国沿海地区传统的商住两用楼房,房子的灰墙上有装饰图案和木质百叶窗,底层用作商店、餐厅和家庭式的小店铺。
穿过德行前地和米也马嘉礼前地到达官也街,也称食街,因为在这条街和邻近的街上有很多餐厅,提供不同风味的美食,如葡国式、澳门式、印度式、意大利式、各式中国菜甚至非洲菜。
穿过高利雅施利华街,沿右边兵房斜巷狭窄的碎石仔斜坡路往上走,以前山上是军事要塞。
左转进入嘉路士米耶马路,经过邮局和学校抵达嘉模圣母堂(教堂建于1885年,是一座新古典主义、以黄白粉饰的建筑)。教堂前是风景优美的花园,园内有喷泉和由葡萄藤架遮掩的庇荫处。
沿教堂旁的一条蜿蜒小路直下至海边马路(以前这里是个海湾,曾是中国和印度商船停泊的港口,也是商人和水手经常出入之地)。这里有五幢建于二十世纪初的小楼,马路中间有一排古老的榕树以及其它的花草。
第一幢为「土生之家」,即旧的住宅式博物馆(里面摆设着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的中西式的家具,展现了一个传统的澳门土生葡人家庭的生活环境)。
第二幢为「海岛之家」(展品以图片、图表和模型为主,介绍氹仔和路环百年来的变迁)。
第三幢为「葡国地区之家」(陈列了葡国大陆和周边群岛十个主要地区的民族服饰,还展示每个民族的手工艺品、文献、图片等)。
第四幢为多用途展览厅,可举行展览会和其它文化活动。
最后一幢为迎宾馆,对面有一露天剧场,供小型音乐会表演之用(请注意这里的博物馆星期一休馆)。
现在一定饥肠辘辘了,请沿路往回走到嘉模斜巷,左转进入施督宪正街,街对面有一家已关闭的炮竹厂,当年炮竹业在氹仔可谓盛极一时。前面就是食街了,在这里可尽情品尝各种美食!
氹仔的夜晚
氹仔的夜生活丰富多彩,食街上的许多餐厅生意火爆,热闹非凡。岛上的主要酒店内设有娱乐场、夜总会、各式各样的酒吧和餐厅。
氹仔也是一处为爱好运动人士而设的地方。澳门赛马会设备先进,平时和周末都有夜间赛事。观看赛事,不需要提前订座,而且很容易安排晚上的时间,可以在赛前或赛后安排喝饮料和吃晚饭。
另一个运动场所是近赛马会的澳门运动场,这里有足球场和田径运动场等,经常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或流行歌曲演唱会。具体详情请查询旅游谘询处或下榻的酒店。
下一页更精彩:澳门游主要景点:再现中国沿海风貌
路环市区(30分钟)
乘坐任何一辆去路环或者黑沙方向的巴士都能抵达路环市区。
这条旅游线路从恩尼斯总统前地开始,前地中央有一个公园,公园内有一尊丘比特铜像,从这儿向右转入水鸭街。
往前是船人街,沿船人街往前是三圣宫(门口由黑金色的铜狮子把守,宫内天花板上的绿色木椽子和浅棕色的琉璃瓦值得一看)。
三圣宫前面有几家中药店、一个用树根雕刻成的祭坛和一些卖咸鱼的店铺(据说这里卖的咸鱼是本地最好的)。还有一些建在水上的铁皮屋。
从路环码头(在修建路氹连贯公路和澳氹大桥之前,从澳门半岛来的渡轮在这里靠岸)回到庙宇,庙宇右边有路通往十月初五马路。
马路右边有一条河,河对面是广东珠海经济特区的横琴岛,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地方,那里有水产养殖场和蔬菜生产基地,横琴岛通过莲花大桥与路环连接,河边种着榕树和棕榈树。沿马路往前走,左边有圣方济各前地、路环图书馆、一些私人住宅和一所小学。
马路尽头是谭公庙(供奉渔民崇拜的道教神仙,屋顶用琉璃瓦砌成,庙内有一艘用鲸鱼骨雕刻成的船,船上面雕有水手像,墙上有一幅画着老虎的壁画)。
接着向左转,走到第一个路口向左转入船铺街。沿着路边的一排榕树向前走,走到右边出现台阶的地方,这里通向天后庙前地。
往上走一点可以参观天后庙(供奉大海女神:阿妈)。从这里出来往回走到民国马路,前面有一个公共运动场。
穿过大庙巷可看到另一个规模更小的天后庙(以月形门和门上有金色门钉着名),接着向右转,沿着一条富中国沿海地区传统特色的街道漫步,这里有一些小商铺,出售五金、食品和服饰用品。
这里还充满着澳门特有的情调:白色的墙体、蓝白相间的磁砖、旧式的街灯,街灯柱上挂着球状形的花篮。
往前走便到了路环市区的最重要的广场,广场地面用葡式碎石仔铺成,两旁有富南欧特色的拱廊。
这里有圣方济各教堂(建于1928年,曾安放过圣方济各传教士的臂骨和一些日本、韩国以及印度支那的殉教基督徒遗骨)。尽管教堂内的遗骨已迁移至日本和澳门的博物馆,这座有着乳白色前壁的小教堂仍吸引大批信徒和游客前往参观。
对着教堂的是一个纪念碑,纪念路环居民在1910年战胜海盗,主碑为方尖形,四周围有炮管和弹药。
广场两旁拱形的柱廊内各有一家餐厅,是一处品尝美食的理想之地。离开广场,沿客商街可浏览一些卖古玩的商店。在乘车返回澳门半岛之前,请穿过恩尼斯总统前地,去安德鲁饼店买一些葡式蛋挞品尝一下。
路环其他游览景点
除市区之外,路环还有很多旅游景点。乘车在石排湾郊野公园下车,园内有天然步行径,可以参观小鸟天堂、儿童动物园和土地暨自然博物馆(展出澳门的生态情况和中草药标本)。
或者还可以乘车,经过路环市区,去竹湾海滩(这里海滩非常漂亮,沙粒细滑,有游泳池、游艇俱乐部,可以冲浪,还有竹湾酒店以及极好的葡国和意大利餐厅)或者从竹湾海滩再往前去黑沙海滩(海滩的沙呈黑色,海水干净)。